阳春三月,万物复苏。2021年旅游业也在欣欣向荣的发生着变化,两会之际,行业代表们为旅游业的发展建言献策,提出了代表性的建议,小编也根据新闻进行了整理收集。

昨天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也于今天在京召开。全国将进入两会时间。
两会召开之际,正是春暖花开之时,万物复苏。经受住疫情考验、在疫情之中成长和升级的文旅业也开始有序复苏,抽出新芽,向新的高度进发。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疫情之中成长和升级的文化旅游业也已抽出新芽,向新的高度进发。而诗与远方能走多远,还取决于文化和旅游在深度融合中能否找准定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文化旅游业之所以能经受住一次又一次巨大变化的考验,与谋划长远的顶层设计密不可分,与及时精准的政策推进密不可分。近日,文化和旅游部也召开了部系统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为委员代表们履职建言提供参考。此前,地方两会已陆续召开完毕,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文旅领域成了代表、委员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那么,由地方两会看全国两会,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又将有哪些文旅“热词”?在新发展格局下旅游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如何进一步深度融合?如何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如何转型升级?或许可从地方两会代表的建言中窥见一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遴选推出“建党百年百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的通知,并将报送线路的筛选和调整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旅游重点工作。红色旅游将成为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
甘肃省政协常委、兰州交通大学“一带一路”文旅研究中心主任金梅教授表示,甘肃省红色资源富集,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红色旅游景区普遍开发层次不高,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二是红色文化与地方文化融合不足,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
金梅教授建议深挖红色文化新内涵,加强红色文化创意顶层设计,系统开发红色文创产品;构建包含爱国教育、非遗传承、民俗体验等内容的红色旅游综合产品体系,借助演艺、游戏动漫等时尚元素,开发红色旅游产品族群;建立跨区域合作平台,培育红色文化创新团队,搭建红色文创公共服务平台。
湖南省人大代表黄咏梅说:“近年来,湖南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上取得不少成绩,但存在分散开发、分别规划、结构单一、形式单调等问题。建议在加强资金保障的同时,坚持规划先行,高品位、高质量发展全省红色旅游。”。
湖南省人大代表、衡阳市奇石文化博物馆馆长刘炫伶建议,湖南省委、省政府应搭建省级、市级层面的红色文创服务平台,制定红色文创相关规范与标准,树立红色文化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旅融合IP建设工程和产业项目建设,打造红色优势资源产业集群,构建城市地域标识,推动红色文创与旅游业在资源、业态等方面深度融合。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国旅行社遭受重创。旅行社国内跟团游规模缩小,出境游业务停滞。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2524.58万人次、6266.38万人天,同比减少49.13%、56.26%;接待3307.90万人次、7267.19万人天,同比减少34.80%、39.30%。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细花代表表示,今年她将在全国两会上提交《关于加大扶持旅行社复工复产力度的建议》。黄细花在这份建议中指出,据文旅部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6266.38万/人天,同比减少56.26%。2021年春节“旅游黄金周”旅行社普遍面临几乎“0业务”、导游人员“0团带”的困境。当前旅行社行业仍处于艰难复苏的环境,恢复进程明显滞后于其他产业。为缓解旅行社经营压力,支持旅行社复工复产,黄细花的建议包括:延长减免社保费用政策、给予纳税补贴、推出稳岗政策、推出融资政策、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进行深化改革。旅游业在助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引起各地两会代表、委员关注。日前,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为脱贫攻坚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除了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亮相为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曙光外,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要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旅游无疑是2021年全国两会关注重点词。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白狼镇鹿村依林而建,森林覆盖率达90%。近年来,该村通过梅花鹿特色养殖与旅游业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自治区人大代表、鹿村党支部书记郑晓林表示,让旅游与鹿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鹿村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鹿村旅游业仍停留在观光阶段,下一步要深挖鹿文化、林俗文化、森林文化、冰雪文化、红色文化、契丹古文化等,让游客来了可体验、可参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阜川镇小河庙村海拔高、多云雾,拥有集中连片茶园。近年来,该村通过“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省人大代表、小河庙村党支部副书记鲁琼表示,要充分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和生态优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并通过规划建设和激励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此外,随着越来越多新创客、新农民、回乡创业者加入乡村建设队伍,要鼓励、引导村民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曾有过3年援藏经历的黄细花在乡村振兴这一领域感触良多。围绕具体影响、成功案例、制约因素与解决方案四大方面,黄细花在建言中详细论述了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的提振作用。她认为可以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如腾讯、抖音、哔哩哔哩和小红书等,策划公益活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村振兴地区内生动力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情况下,还需要持续加强外部资源的导入,特别是市场力量的引进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栾川县潭头镇拨云岭村党支部书记杨来法说,乡村振兴,最重要还是要靠人才来推动。杨来法建议说,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激励机制,使更多的组织人才、技术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晋升待遇等各方面给予特殊照顾,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基层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姻,尽快形成现代企业管理运行机制,以便在市场大潮中站稳脚跟。提升村级干部队伍的工资待遇,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打通乡村两级用人渠道,拓宽村干部晋升路径,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乡村振兴服务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众旅游需求逐渐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旅游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21年,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依然将是全国两会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江西省人大代表朱虹表示,绿色生态是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要深入推进旅游强省战略,高规格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都要遵照旅游标准、融入旅游元素、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实现“四处可游、四季能游、四通八达、四海来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代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甘霖表示,广西旅游资源丰富,“老、少、边、山、海、寿”六大旅游优势资源深受游客喜爱。“‘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建设一批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推动新一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一步打造一批康养度假目的地。当前,广西正大力推进落实大健康旅游产业工作目标,提升大健康旅游产业吸引力,增强产业供给力、影响力、发展力、创新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旅游业应进一步发挥产业链长、综合性强的优势,带动电信、电商等周边产业联动发展。目前国内旅游业逐步恢复,业界应抓住缓冲期,加紧补链条、聚集群、提品质,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公共和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已成为业界共识。当下,“文旅融合”已是大势,亦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陕西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任宗哲表示,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努力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陕西名片”和“全产业链重塑陕西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这些内容蕴含着陕西省委、省政府对陕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更高期望。“我们要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抓好万亿级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落地,打造关中综合文化产业带、陕北民俗及红色文化产业带、陕南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带,形成以关中为轴,陕南、陕北为翼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说:“文旅融合是发展方向,内蒙古有草原旅游、冰雪旅游、沙漠旅游等丰富业态,但受季节限制,淡旺季明显。我们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让淡季不淡。”江西省政协委员、九江市政协副主席、九江学院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严平表示,江西省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建议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各地旅游业新业态发展。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与文创开发力度,提升旅游附加值。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总的来说,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文化遗产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一定的历史现象,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重大。鉴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预测其也将是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基层文博工作者,山东省政协委员、聊城市临清市博物馆馆长魏辉对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的论述表示赞同。魏辉介绍,临清市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市,历史上,临清是商业都会、军事重镇、漕运咽喉,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作为会通河起点的大运河临清段是京杭大运河的重要节点,因文化遗产丰富,被誉为“活态的明清文化博物馆”。魏辉注意到,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分布广、跨度长,沿线区域经济实力不均衡,给运河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带来了难度,与此同时,各级文物行政部门编制公布的运河保护规划存在相互冲突或不够具体、不够精细的情况,尚需加以细化。为此,在今年山东省两会上,他提案呼吁修编统一的大运河保护规划,并建议省、市政府建立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领导协调机制,协同发改、住建、水利、环保、文旅等部门,形成合作优势,构建科学的管理运营机制、监督责任机制,保障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发展。魏辉提出,不同地域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脉与特色资源,只有保护好、守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才能更好地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综合整理自:新华网、澎湃新闻、中国旅游报、中新网报道、中国文化报、腾讯网